城市空间与城市设计(城市空间与城市设计论文)

2024-06-01

城市设计基础理论简介

1、广义的场所理论——是以建筑及城市设计的专业人员为主体, 借助于旁系学科, 分析不同建筑场所中的历史, 文化、 人的活动等因定, 探求新的城市与建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2、生态城市理论强调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互动,旨在创造健康、宜居、环保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理论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和美国,旨在通过城市设计改善城市的环境和生态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

3、理论基础为空想社会主义 源自莫尔乌托邦概念 代表人物--欧文、傅立叶。 欧文1817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州实践的协和村方案。博立叶1829年提出以法郎吉为单位及1500-2000人组成的大社会。戈定1859-1870年在法国Guise的工厂相邻处的实践。 法律基础--英国的《公共卫生法》、《贫民窟清理法》、《工人住房法》。

地铁车站及周边地上、地下空间城市设计探讨?

地下空间的创新: 地铁站周边设计巧妙,如沙坪坝TOD的椭圆形宇宙飞船造型,中央屋顶成为媒体与活动的舞台,多层交通设施井然有序。车站核理念的深化: 以交通为导向,引导人流在周边扩散,简化复杂的流动路径。

从宏观到微观,探讨了地铁车站与城市的必要关系,针对地铁站的特点进行筛选适合的绿色应用技术。地铁站绿色设计的可行性设计思路和发展趋势,为地铁车站的生态设计提供参考。1地铁站内空间环境导入绿色植物的可行性研究 近年来,由于人与自然失衡,造成城市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若车站为地下车站,则地面建筑主要是出入口和风亭以及其他附属建筑,若车站是地面车站或高架车站,那么地面建筑则包括车站主体、出入口通道和风亭等。3周边环境地铁车站常位于城市繁华地段,周边建筑林立,用地紧张。

城市设计中如何打造户外空间的领域、安全和从属感?

一)城市公园设计景观异质性:城市公园设计景观异质性导致景观复杂性与多样性,从而使景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趋于稳定。(二)城市公园设计生物多样性:城市生物多样性即景观多样性,是城市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

室内环境中个人空间常需与人际交流、接触时所需的距离通盘考虑。人际接触实际上根据不同的接触对象和在不同的场合,在距离上各有差异。

成功的公共空间是以富有活力为特点,并处于不断自我完善和强化的进程中的。

天然环境,在功能上与天然环境的配合,与当地天然景观的配合 (2)人造环境,适当配合街道环境和功能,方便行人的环境,人本比例和提升质素,空间感的建立 应用范围 城市有本身的发展需要,所采用的城市设计概念,均须切合城市的需要。因此,城市设计指引不应作出过份严紧的限制和规定,而是造就有创意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