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与平面设计是设计的两个不同领域。环境设计关注的是广阔的空间概念,包括艺术品、偶发艺术、地景艺术以及景观艺术等。这些元素构成了我们所见的一切环境,无论是自然界的山、水、植被,还是人工建筑、市政设施,甚至是人们的日常行为,都是环境设计的组成部分。
两种都属于设计的范畴,知识分类不同,现将解析如下 环境艺术(Environment ART)有着宽广的内涵,除了包括为美化环境而设计的“艺术品”外,还应包括“偶发艺术(Happening ART)”、“地景艺术(Land ART)”以及建筑界所称的“景观艺术(Landscape)”等。
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两者各有各的长处,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能够赚到钱。两者都可以。环境艺术设计可能刚开始不太好发展,因为需要的设计经验要很丰富,这些经验可能需要慢慢的去学。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到的。
环境设计主要学习以下课程:基础课程 美术基础:包括素描、色彩运用等,这是环境设计的基础,帮助学生建立对形态、色彩的基本感知。 设计理论:涉及设计原理、设计风格、设计思潮等,为日后的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艺术基础:学习绘画、色彩理论、造型等基本艺术技巧,培养艺术创造和表达能力。环境设计理论:学习环境美学、人类环境关系、环境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了解环境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大一时基础课,很多专业上的都一样的,像素描,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装饰基础,雕塑等,还有学一些理论课,如马克思主义哲学,设计概论,等等。
素描、色彩、装饰图案、平面构成、光色构成、空间与材料构成、图形表意、字体与编排设计、平面设计软件基础 ■ 公共文化基础课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律基础;大学英语;大学语文;计算机文化基础。
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包括: 空间设计课程 这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主要学习空间规划、布局设计以及空间的功能性和艺术性。通过此课程,学生学会如何合理规划室内外的空间,使其既实用又美观。 艺术设计基础课程 此课程主要学习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色彩搭配、材料选择、照明设计等。
1、《为中国而设计:第三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作品集》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倾力打造的系列展览之一,继200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和2006年在鲁迅美术学院的成功举办后,再次集结了全国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精华。
2、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为中国而设计:第三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作品集》是一本精美的图书,于2008年11月1日首次发行第一版。这本书共有221页,专为中国读者精心编撰,以简体中文呈现,便于理解与欣赏。
3、在通辽市,杨淘参与了村和新居建筑及景观设计,这表明他对乡村建设及生态设计也有深入研究。在沈阳市沈阔家园建筑设计项目中,他的设计再次得到了认可,作品入选了《乌海亿信·国际建筑及景观设计》的“为中国而设计”第三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
4、在对北京四合院的研究上,尼跃红的作品尤为突出。2008年,他主持的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北京胡同四合院类型学研究》发表,而《类型学视野下的北京四合院改造》则在2008年的第四届“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赛中获奖。
5、尤为突出的是2004年,艺术学院的学生在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设计委员会主办的“为中国而设计”首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赛中,以卓越的表现力从全国200多所建筑与艺术院校的8000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勇夺金、银、铜奖各一项,位居高校排名的前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