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对城市居住区的设计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涉及总体规划与组团规划、社区规划与住宅布局、交通规划与停车布局、公共设施规划与配置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在住宅布局设计上,规范明确提出了空间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强调居住品质和舒适性,适应不同年龄和家庭结构的居住需求。
2、【3】配套公建所属绿地:指的是居住区内配套公共建筑(如学校、医院、文化设施等)所拥有的绿地。【4】道路绿地:指的是居住区内道路两侧的绿化区域,包括行道树、绿化带等。【5】其他附属绿地:包括但不限于居住区内的防护绿地、广场绿地、停车场绿地等。
3、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94号文件《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对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进行局部修订。
4、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二月一日起施行。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5、在城市规划确定的居住用地范围内,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以及城市规划中零散居住用地内的绿地。2 开放式绿地 此类绿地旨在引导居民进入,为其提供休憩场所。通常包括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组团绿地以及按开放式绿地设计的宅间绿地等。
6、“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是指绿地的日照时间的标准,如住宅小区在III类气候区大城市的绿地日照要求为大寒日2小时,而幼儿园则是冬至日3小时。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是指满足日照要求最小时数的阴影线交集与建筑物北向轮廓线围合而成的范围。具体规范没有。
1、同时,环境构成要素作为实体来构成空间,空间才是主角,各要素需要以环境和谐的整体利益限制自身不适宜的夸张表现,使各自的先后、主次、从属分明,共同构筑协调、统一的环境景观。
2、包括道路景观、休闲活动场所、景观建筑(亭、廊等)、景观小品(花坛、雕塑、标志等)、水景、假山石景、景观照明等。
3、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居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
4、所谓生态住宅区就是指:在保证社区各项功能正常运行和维护社区内居民较好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人均生态基区面积的居住社区。从规划、设计和施工的角度出发,生态居住区是指在居住区的建设中,通过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伤害,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基区面积。
5、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居住区景观规划要因地制宜、布局合理、自然活泼、富有创意,结合生态园林要求,以绿为主,以植物造景,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效果,创造自然、清新、舒适、优美、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高品位、高格调的绿化环境。
6、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发展本着居住区生活的舒适、舒心、赏心悦目、身心健康的目标,居住区的规划和设计不断地推陈出新,设计理念和创作思维不断地更新,居住区景观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居住区的景观居住环境可分为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建成环境两个方面。
.公共绿地 - 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作为居住区绿地中规模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的类型,居住区级公园类似于城市小公园,提供多样化的设施和服务,包括地形地貌、小型水体、功能分区和景区划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遵循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所在地气候特点与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应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因地制宜,配套建设、综合开发的原则。
长安区 ■区域定位:科教文化中心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生态民俗旅游度假区;建成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科教文化旅游型城区;重点发展商贸、旅游服务、金融等第三产业,成为市区的金融商贸副中心区、文化娱乐旺区、科教培训基地;与雁塔、碑林、莲湖、新城一起共同构成全市的城市中心。
针对高密度住宅过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可以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合理分布高密度住宅区,避免过度集中。可以加大低密度住宅区的建设力度,分流高密度住宅区的人口压力,实现资源的均衡分配。另外,可以加强城市交通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问题。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遵循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所在地气候特点与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应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因地制宜,配套建设、综合开发的原则。
2、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94号文件《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对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进行局部修订。
3、【答案】:B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第0.2条规定,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以居民步行十五分钟可满足其物质与生活文化需求为原则划分的居住区范围;一般由城市干路或用地边界线所围合,居住人口规模为50000人~100000人(约17000套~32000套住宅),配套设施完善的地区。
4、“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是指绿地的日照时间的标准,如住宅小区在III类气候区大城市的绿地日照要求为大寒日2小时,而幼儿园则是冬至日3小时。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是指满足日照要求最小时数的阴影线交集与建筑物北向轮廓线围合而成的范围。具体规范没有。
1、居住区住宅建筑和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确定。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指标应按有关规范规定确定。
2、居住区规模包括人口及用地,以人口数作为规模的标志。1.居住区的合理规模 人口以3-5万人为宜,用地在50—100hm2左右。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一般为800—1000m。城市干道合理间距在600-1000m之间。街道办事处管辖人口一般为3万~5万人。
3、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4、按人口和用地规模的大小,它可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与居住组团三级。每一级对应着不同的用地组成结构。
5、水池和喷水池还可调节小气候。装饰小品除了能活泼和丰富居住区面貌外又可成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和住宅组团的主要标志。 ③、公共设施小品。公共设施小品名目和数量繁多,他们的规划和设计在主要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其造型和色彩等都应精心地考虑。
6、全国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复习指导,以下是城市规划实务的主要目录: 城镇体系规划 - 第一节:深入理解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将其与考试大纲紧密相连。 - 第二节:熟悉并掌握《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的要点。
之所以会有以上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存在着观念上和方法上的误区:一是,对居民的行为规律和心理需求研究不够。受我国国情与设计体制的影响,设计过程中缺乏对人的研究,致使设计成果不被使用者接受。
目前,居住公园和游园存在的问题是观赏性内容过多,缺乏活动场地,尤其是体育活动场地。建议增加体育运动场和儿童游戏场地的数量和面积,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 道路绿化设计需综合考虑道路横断面、位置、管线状况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道路绿化树种,确保居住区道路的绿树成荫和景观丰富。- 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考虑行道树的栽植,特别是在交叉口和转弯处,需遵循安全三角视距要求。
在规划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居民要求,满足小孩嬉戏,老人活动、品茶、下棋以及居民体育锻炼、健身等。 城市住宅小区的绿化设计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住宅区绿地可分为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和宅旁绿地,它们有不同的功能和要求,设计时应有所侧重。现代住宅绿化环境及设计的现状。
应该栽植驯化多种绿化树木,美化城市。 居住区景观设计新趋势 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变化,概念地产开始出现,房地产营销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纵观楼市的风云 变幻,我们发现景观是永恒的主题。与传统相比,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如松柏林、银杏林、香樟林、枇杷林、柑橘林、榆树林;有益消除疲劳的香花植物群落,如栀子花丛、月季灌丛、丁香树丛、银杏——桂花丛林等以及有益招引鸟类的植物群落,如海棠林、火棘林、松柏林等,可选择在小区边缘整块绿地上安排或与居住区中心绿地融合设计。